我院学子在第十二届“挑战杯” 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再创佳绩
5月28日下午,第十二届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陕西省选拔赛决赛在西北工业大学圆满落幕。在本届“挑战杯”省赛中,我院学生再获佳绩,最终获得: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项目名称 |
所获奖项 |
学历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公共参与 因村制宜: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动力机制——基于不同发展程度典型村庄的调查 |
特等奖 |
硕士 |
赵潇、陈丛笑、宋长奇、高丹琳、郭金枚、沈蕊、林伟、许入丹 |
沈婕、王瑾、赵南森 |
秦岭北麓自然因子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营建关联性调查与分析——以石船沟村为例 |
一等奖 |
本科 |
舒琨狄、张津瑞、邸秋雅、李凯、夏雪霏、宗海艺、辛雨辰、杨新越 |
李立敏、庞佳 |
“千村一面”怎么破?——西安自建民居材料应用调查研究 |
三等奖 |
本科 |
余晓辉、陈哲、张懿文、张腾跃、雷博云、黄晓童、李轩、董泽宇 |
李立敏、庞佳 |
谁来拯救空心村?——年轻人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性调研 |
三等奖 |
硕士 |
项德宇,王奕嘉,李艳平,杨维桐,丁小燕,杨方静,赵璐,蔡易淼 |
李立敏 |
建筑学院获奖团队名单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优秀团队的挑战风采吧
特等奖
《公共参与 因村制宜: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动力机制——基于不同发展程度典型村庄的调查》

团队合影

答辩风采
作品介绍
近年来,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乡村展开了“调研—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五位一体全程陪伴式的乡村建设实践,在此过程中发现村民参与往往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表面阶段。针对此问题,团队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并针对典型村庄展开了调查,分析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与村民参与水平的影响关系,因村制宜地提出优化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使村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真正有效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等奖
《秦岭北麓自然因子与传统村落空间营建关联性调查与分析——以石船沟村为例》

团队合影

答辩风采
作品介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习总书记强调要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实践。团队成员在李立敏、庞佳老师的指导下,对西北农村人居环境展开研究。研究以蓝田县国家级客家传统村落——石船沟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调研方法,总结秦岭北麓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营建模式,为村落活化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规划设计策略,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三等奖
《“千村一面”怎么破?——西安自建民居材料应用调查研究》

团队合影

团队作品
作品介绍
以西安自建民居建筑材料应用为调查对象,通过村民使用满意度调查, 建构地域建筑材料传承基因图谱,并反馈调研其接受度,最终形成村民自建 民居材料应用手册。希望通过对自建民居材料应用调研,以小见大,为乡村 自主更新形成风貌提供方向性引导,为各级住建部门提供乡村建设管理依 据,为西北地区超过50000个乡村地域性传承提供可行的路径与方法, 为“乡村振兴”战略下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提供 助力。
三等奖《谁来拯救空心村?——年轻人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性调研》

团队合影

答辩风采
作品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经商,这一现象导致村庄日益萧条,空心化日趋严重。关注党的十九大告做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学者们提出——农村“空心化”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行的重要因素。本次调研从青年视角出发,旨在为治理农村空心化,为“不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为促进年轻人投身参与乡村建设探索突破性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
自本届大赛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前期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扎实开展报名、选拔和培训等相关工作,积极搭建学生团队、专业教师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
本次“挑战杯”竞赛,校赛阶段共报名47组,其中9组获得校赛奖励,最终4组代表学校入围省赛并获得佳绩,我院也被评为校级优秀组织单位。
恭喜以上获奖团队,希望在国赛中再创佳绩! 加油哦你们都是最棒的!